郑晓龙不排斥流量明星 《都挺好》编剧向观众道歉

时间:2019-03-29 15:42:04阅读:802
  近几年《都挺好》《芝麻胡同》《大江大河》《情满四合院》等剧的热播令现实题材重获关注,但除了这几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之外,很多现实剧都不同程度被观众诟病家庭剧太狗血、职业剧不专业、偶像剧太浮夸&hel
  • 国产剧都市
    表面上无限风光的苏家,随着苏母的突然离世,瞬间分崩离析。意想不到的隐患层层显露,对毫无主见却又自私、小气的…

  近几年《都挺好》《芝麻胡同》《大江大河》《情满四合院》等剧的热播令现实题材重获关注,但除了这几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之外,很多现实剧都不同程度被观众诟病家庭剧太狗血、职业剧不专业、偶像剧太浮夸……总之一句话,就是“套路太深”。

  那么作为创作者,该如何规避窠臼,开拓创新,打造现实主义精品剧?3月27日,《金婚》《甄嬛传》导演郑晓龙、《都挺好》编剧王三毛、《芝麻胡同》导演兼制片人刘家成、知名演员李立群、青年演员宋轶共同出席了“反悬浮、反套路、反狗血——现实主义精品剧如何打造”主题的新浪潮论坛,就如何规避套路、如何把握尺度乃至如何合理搭配演员等话题进行了讨论。

  现实题材如何规避套路?遵循逻辑,丰富细节!

  李立群羡慕倪大红 能演苏大强(倪大红 饰)

  关于现实题材容易陷入套路的问题,郑晓龙称,只要遵循剧情正常发展的结果,符合生活、情感逻辑,套路也是可以理解的,而刻意的、虚假的套路则是观众难以接受的。他以《急诊科医生(曹世平 饰)》举例,剧里异性互相吸引的情节来自于人的本性,是必不可少的,这是作品中躲不开的“套路”。

  郑晓龙导演还分享了一个他避开套路的方法:做一部戏之前,就应该想好这个剧和什么剧像,尽量避开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。《金婚》的灵感就来自他对自己父母吵架的思考,他想出一个用50集讲50年的创意,尽管不容易实现,但这就是反套路。创作越难,突破之后才会越好。另外就是多加细节,大量精彩的细节可以打破情节上的套路感。

  刘家成导演的《情满四合院》以及最近热播的《芝麻胡同》都是京味儿十足的作品,他表示并不担心套路的问题,因为每部剧每个人物都是不同的,他们的故事就会不同。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打破套路感的一种方式,这种特色不应该被丢弃,经典作品《茶馆》在南方甚至国外都很受欢迎,说明情感是没有地域之分的。

  王三毛首先对《都挺好》最近引起一些观众的“气愤”表示抱歉,同时也为这部剧能帮助观众理解家庭问题感到欣慰。三毛称,阿耐的原著在反套路上就做的很好,有很强的挖掘生活、提炼生活的能力,所以从源头上就避免了套路。在改编成剧本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,比如是不是过于尖锐,尺度如何把握。三毛认为《都挺好》具备批判现实主义的功效。

  李立群称,“套路”一词不见得是贬义,整个人类文明其实都是套路,重要的是要不断从旧的套路里发现新的套路。李立群饰演过很多慈父式的角色,他直言“90%以上的戏都是套路”,“电视剧坦白说,有的时候经常是一个不值得一顾的剧,但也经常是一个让观众在成长过程中终身难忘的剧,像自来水一样输入家庭,好演员不过是稍微把水质改善一点而已。”李立群认为演员面临大量似曾相识的角色时,要尽量让表演往真实上靠,让观众觉得整体情节更加合理,同时演员要保持初生婴儿一样的专心,不要有过多心理负担。

  李立群还对最近走红的“作父”苏大强表示羡慕:“早就耳闻倪大红演这个角色,我认识倪大红老师,我肯定他也是一个排斥相似角色的人。苏大强将小奸小诈的人性一网打尽,我认为编剧老师写得好。这样的角色是不多的,我都想演。”

  相比李立群的阅历丰富,宋轶则坦言自己职业生涯还年轻,担心过早陷入模式化,所以在挑剧本时就会有意识避免相似角色。但她也认为情感问题是无法绝对避免套路的,因为这就是年轻人的生活。

  情节尺度如何把握?根据主题判断

  《甄嬛传》没人有好下场,苏大强奇葩有原因

  现实题材究竟应该完全还原现实,还是可以对生活进行一定艺术加工?作品主题和角色要追求极致,还是应该有所保留?这些尺度问题在创作中该如何把握?

  刘家成导演认为,艺术表达要有所取舍,像他执导的《正阳门下》结局原本是恶有恶报,但拍摄时改成了兄弟一笑泯恩仇。“我们在创作主题当中会有一种选择,就是惩恶扬善,我觉得扬善比惩恶更重要,所以在主题上会有一些取舍。”

  郑晓龙也称自己会根据作品主题的不同,进行不同的尺度把握。比如梁家辉主演的《刮痧》,他没有采纳梁家辉提出的悲剧结局的建议,因为导演认为中国文化更倡导温暖团圆,与好莱坞式的价值观不同。但到了拍摄《甄嬛传》的时候,郑晓龙却让剧中大部分角色最后都有悲惨的下场,因为他就是要批判一夫多妻的封建制度,所以不能让结局圆满,不希望向观众传递错误的价值观。

  《都挺好》为了加强戏剧批判性,人物塑造显得更加极端化,尤其是苏大强,是一个“集中国所有老人缺点于一身”的人,颠覆了以往中国荧幕上的慈父形象。那么结局该如何挽回这个人物的极端呢?王三毛讲述,在塑造苏大强的时候,他跟导演协商决定要把这个人物“埋一个很深的根”,就是他所有的反常都跟他的病有关,让观众慢慢品出这一层。他在原生家庭、夫妻生活中长期受挤压,一点一点形成的这个病,所以其实他比苏明玉(姚晨 饰)更悲剧。理解了这一层之后,苏大强就不再是一个单一的、极端的人物了。

  宋轶在《创业时代》中饰演的温迪令人反感,她表示从演员的角度出发,她不会分辨好人和坏人,她认为某个角色之所以会做出令人反感的事情,都是事出有因。演员对于角色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“保护力”,有一些内心的功课是观众看不到的。最终只要这个角色让观众有讨论度,让观众可以投射到自己的生活里,就是成功的,不要太在意观众是否因憎恶角色而牵连到演员。

  流量VS演技,如何合理组建阵容?

  郑晓龙愿给新人进步机会,李立群力挺小鲜肉

  现实题材剧对演员演技提出了更高要求,流量明星将接受更大的考验。国产剧常见的小鲜肉主演+老戏骨陪衬是正确的阵容搭配方式吗?

  戏骨代表的李立群率先表示自己非但不反感小鲜肉,还很羡慕他们:“古今中外每个时代都有小鲜肉,梁山伯祝英台让60岁的人演合适吗?《罗马假日》骑摩托车扬长而去也不用什么演技。先天的美貌也是一种艺术,一种美。我们凭什么要求一个不到30岁的演员表演经历丰富呢?我一点都不排斥小鲜肉,我甚至从他们身上学到那种嫩芽的可爱,他的演法幼稚,可是却那么真,因为他还没演出匠气来。”

  曾经与朱一龙合作《芈月传》的郑晓龙导演表示,他不在意演员是否是流量明星,靠流量明星来保证剧集的收视这一说法,他持很大怀疑。郑晓龙透露,在选角时他会优先考虑演员的气质、表演能力、外形、身价等因素。对于部分流量演员用念数字来代替说台词的做法,这种做法在他的剧组是绝对不允许的,即使不需要同期录音,他也要通过演员的台词功底来判断演员节奏把握的能力。但郑晓龙导演同时也表示,对于态度谦虚,工作认真的鲜肉演员,即使演技上有所欠缺,他也乐于给他们一个进步的机会。而艺人耍大牌、把中性风作为角色噱头,都是他无法认可的现象。

  刘家成导演表示导演要坚持找最合适、最准确的演员,比如他拍《情满四合院》时找了何冰和郝蕾,反对声铺天盖地,但他没有动摇,结果证明了他的坚持是对的。

  现实题材需要找准受众吗?

  不必跟风和盲从,从创作本身出发

  现实题材剧在创作的时候,需要考虑受众问题吗?像《都挺好》七成以上观众都是女性,那么故事就应该更偏向女性吗?

  王三毛否认了这种说法: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是不带任何收视群体观念去创作的,我们还是要忠实于人物,忠实于这个故事给大家带来的思考、震撼、共鸣。我们真诚地去写了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,所以才能在不同受众群中找到了一个共鸣的点。

  郑晓龙导演称现在的电视因为技术发展、渠道多样可以做到分众。每个导演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男女老少都接受,但受众面会受到创作者阅历的限制,年轻导演拍爱情故事可能手到擒来,年轻女演员演谈情说爱也很容易,但演共产党可能就吃力一些。他对年轻导演的建议是,可以先努力做大众,假如从一开始就做分众的话,可能就什么都没有了。

  李立群坦言不担心自己落伍,他认为自己有权对年轻人的东西不感兴趣,大众艺术脚步是很快的,文化是像海潮一样一浪一浪推过来的、很自然的东西,大家都在这个大海里面潮起潮落、岁岁年年,所以不必把使命感放得太强,不用刻意追赶时代,每个人遵从内心就好。

  刘家成建议创作者要面对大众,但不能盲目从众,观众有时候今天捧你,明天就会批评你。所以创作者应按人情走,不能按舆情走。宋轶也赞成这一说法,称观众的审美永远在变化,所以不要去试图追赶,选剧本的时候只考虑这个角色能不能真正打动自己就好,“真诚的情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”。 

相关资讯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
--== 选择主题 ==--